查看原文
其他

“走读”全世界的女孩

2017-10-09 钱童 乐天行动派


陈佳(Lucy Jia Chen),人称小树。曾就读于全美 TOP10 的文理学院鲍登学院(Bowdoin College),后转学至Minerva大学,修读心理学和哲学。她曾举办过全国中学生模联大会,获得过全国英文议会制辩论冠军;曾在旧金山与科技大咖讨论教育创新,与当地老嬉皮愉快玩耍;曾在柏林与公益组织一道为难民编写公开课。她的信条是热爱生活,热爱人们,享受孤独W形的世界里像一棵树一样活着。她希望发展内心恒定的力量,成为勇敢而富有智慧的探索者。


// 创造自己的大学 //


陈佳身上纹了一棵墨蓝色的树,树冠蓬勃丰茂,树根遒劲交错,细看来,树身的纹路是由一个个人形的花纹组成的。由根系组成的系统传递着能量,支撑着树的生生不息。她说树是她理解中真正的自由象征——“可以上天,可以入地”,按着各自与生俱来的律则去实践、呈现自己独特的体态。她因此喜欢别人叫她“小树”。



从12岁背上行囊,独自到远离家乡的杭州求学,她像一颗种子脱离母体去四方云游,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扎根的地方。

 

她带着“自我”跟世界碰触,同时拒绝像海绵一样不加选择地吸收接触到的一切。她坚持“碰触回来,我还得是我”。

 

19岁之后的这几年,小树的成长轨迹跟 Minerva——一所承袭了古罗马智慧女神之名的创新型大学紧紧相连。尽管现在看来这所学校被无数光环加身,强大的师资阵容,最优秀的学生,在全世界7个不同城市上课,独创的在线自主学习平台,但在最当初,人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形态会是一所大学:只有28个学生,连所有教授在内不过30个工作人员,没有校园,连宿舍也是超过100年历史的老爷爷房。

 

此前她已经在全美排名前10的著名文理学院就读一年,作为一个初入大学的新人,她对于“高等教育的颠覆者”、“常青藤联盟的挑战者”这些庞大的口号并没有什么概念。事实上,吸引她的是一些十分模糊的概念:去探索主动学习的形态,到全世界体验多元的文化,这种创变的力量让她感动。看到一群早已功成名就的教授们决定筚路蓝缕,从源头创造教育的可能性,这种原初的激情吸引她加入。冷静过后,是否要留下是她当时必须做出的选择,而现在看来这是一个无比关键的决定。

 

热衷于探索世界的先驱们都留下过类似的话,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它。这句话长久以来激励着小树。

 

就这样,她加入了自己最早的创业项目——创造自己的大学。


Minerva 大学创始班的同学,前排右二为小树


// 从城市中来,到城市中去 //


小树的27个同学来自14个国家,除第一学年待在旧金山之外,每个学期大家都会一起迁徙到另一所城市。柏林、布宜诺斯艾利斯、首尔、海得拉巴、伦敦和台北,四年之内他们要共同完成这七个城市的巡礼。

 

学校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整个城市都是她们探索的空间。她们要学会独立生存,挖掘城市的丰富资源。她们在城市的咖啡馆上课,加入当地的写作社群,使用城市的运动场,与城市的社区组织互动,寻找她们感兴趣的一切。代价是她们必须走出象牙塔,直面社会的复杂性,让自己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小酒馆唱歌庆生


她求学的足迹已经遍及四个国家。每到一个城市,她就去各个角落搜集独特的明信片贴满一整面墙。小树说,对着这样的墙能延伸对城市的思考。

 

旧金山,是这个曾经头插鲜花的年轻人最向往的地方。她在这里住过高级街区,但更多是住在流浪汉聚集的高危街区和颇负盛名的嬉皮士街区,和老嬉皮一起唱唱跳跳。她喜欢在周四晚上到坐落在旧金山一角的 “Mission & 16th” 念诗、弹琴、跳舞、唱歌,她把那里称作 “a free world happening”。


"Mission & 16th",小树在念诗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她加入当地的戏剧社群,探索每一间独特的小书馆;在柏林,她参与设计了让难民融入当地社区的在线课程。


小树在柏林的 Maker Faire 创客节做了一个全场最不科技的项目 [With hold] - 共情之门


小树被神奇的同学围绕,前以色列军官、荷兰戏剧演员、非洲编程大牛。长期浸润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国家和民族这些庞大的抽象标签已经具体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她曾经向往与聪明的头脑交流,现在她习惯去发现每个人身上的智慧。


// 先成人,再成事 //


和很多开挂的学霸一样,小树有着异常精彩的履历。在高中杭外,她斩获了包括全国英文议会制辩论冠军,还组织了第一个由单个高中独立承办的模联大会。后又从全美 TOP 10 的文理学院 Bowdoin College 转学到了更加受人瞩目的 Minerva 大学。

 

但或许痛苦和挣扎是每个决定探索自我的个体都必须要经历的。很长时间以来,她都觉得自己女孩的身份是一个污点。父母对她的要求很直接,我们想要儿子,你要当老板。她花了很长时间跟自己的性别和解,她内心坚硬的墙逐渐被打破,她不再事事要强,学会了向爱的人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

 

她参加了10天的静思冥想,逐渐把马拉松的足迹印上了所有她去过的国家,她在戏剧中释放自己情绪,在肢体舞蹈中倾听身体的节律,她不愿直觉地对外界进行反应,而是把每一次体验都变成自己主观的输出。


北京醴斯人文学院,用舞蹈触碰灵魂


在陈佳看来,探索自我的“成人”远比取得成绩的“成事”来的重要。她越发确定“爱和好奇”是比“欲望和恐惧”强烈得多的能量,能够提供更长久的驱动力。

 

而看似充满浪漫乌托邦气息的 Minerva 更是一个实打实的实践派。小树身上也因此很奇妙地结合了艺术家的自由飘逸和创业者的实干精练。高强度的跨学科训练为她打造了坚实的思维基石,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城市项目让她习惯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在来到 Minerva 的第一堂课上,老师抛给他们的第一句话是,“我希望培养的学生能够做现在还不存在的工作”。

 

经过诸多创业项目的洗礼之后,她反而对创业这件事本身丧失了兴趣。她希望在自己见证了足够多“美”与“好”的事情之后,能够让更多人体会到“学习”和“求知”的乐趣。

 

心理和哲学专业的她希望成为一名教育体验设计师,她用心理学来共情,用哲学来理解人性。虽然学习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她希望通过场景设计让更多人体会到学习过程带来的富足感,让学习也能够更加“高效而充满乐趣”。

 

在她看来,每一次决定和选择都会带来一些结果,有好的也有坏的。如何在不利的条件下去创造,是她更关心的问题。

 

她喜欢“正在成为”(becoming)这种状态。勇敢而富有智慧的探索者,这是她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



// 脑洞时刻 //


小树说,好奇心也是需要训练的。通过 "Curiosity"(APP)和 "Wait but why"(网站)等无用而有趣的信息摄入,可以对学习本身保持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哦。下面是小树花了5分钟列下的脑洞清单,她决定一个个打卡。小伙伴们也可以在评论区回复自己的清单,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

 

1  在所有大洲跑马拉松

2 在冰岛造冰屋,煮一壶热红酒,招待友人

3 做一款名为“蓝”的香水

4 创造一门语言

5 做一款在特定的九个城市能玩的游戏

6 去曙光之城 Auroville

7 “记住”我见到过的人

8 为每一种蓝色写一句诗

9 成为更好的素食者 - mindful eating

10 认识一个黑社会

11 探寻无数落地窗

12 “记住”我的情绪


推荐阅读

从自主学习谈教育公平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近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